對一些純金屬進行物理性質測定表明,大多數金屬熔化前后體積變化一般不超過5%,導電和導熱性能變化幅度也有限。X射線衍射測定發現,稍高于熔點的液態金屬與固態金屬相比,原子平均間距增加1.0%~1.5%。這些現象預示著接近熔化溫度的金屬液中大部分原子間距并非無限制地變化,原子之間仍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作用力。X射線衍射試驗還證實液態金屬中有許多由十幾個到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原子集團。在集團范圍內,大體上保持著稍低于熔點的固態金屬晶體結構的規律性。每個原子周圍都存在著出現幾率最高的相鄰原子對,而且原子聚集比較緊密。遠離集團范圍的原子分布則呈現明顯隨機性。原子的這種分布狀態,就是液態金屬的短程有序性。
高強度耐磨鋼板在采用堆焊方式生產時也是將合金液態化,此時的耐磨合金以原子液態排布,在迅速冷卻時,堆焊層形成高硬度耐磨層,也就是說焊絲通過堆焊熔融方式液態化,然后才成為真正的高強度耐磨鋼板。
材料退火冷卻后,經線切割加工成30mm×10mm×3mm的尺寸。試樣表面經氧化鋁砂紙水磨至1000號,使用游標卡尺測量磨制后的尺寸并計算其表面積,然后用超聲波酒精清洗并吹干,最后稱量氧化前試樣和坩堝的總質量。當溫度分別達到700、800及900℃時,將坩堝連同試樣一起放入試驗爐中,分別保溫20、40、60、80、1法奧迪00h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將試樣與坩堝一起再次稱量質量。利用掃描電鏡和能譜儀觀察分析氧化表面形貌和組成,使用X射線衍射儀鑒定氧化物的種類。結果表明:
(1)雙金屬耐磨襯板熱耐磨產品定做廠家軋退火后,在700℃下生成的氧化物主要為呈針片狀的Cr2O3,且不足以覆蓋整個表面,此時氧化速率緩慢。
(2)雙金屬耐磨襯板在800和900℃下的氧化速率高于700℃,且生成的氧化物多為Fe2O3,因此實際使用溫度不宜超過800℃。
(3)900和1000℃的短時間退火在本試驗范疇內對材料的高溫抗氧化性能影響不大。
|